科技界的“僵尸独角兽”走到了路的尽头

2025-05-08 18:23来源:本站编辑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关税大发脾气迄今只给科技行业带来了坏消息——除了“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顽固分子,几乎所有人都是如此。

金融科技公司Klarna Group Plc和票务平台StubHub暂停了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这可能会使风投公司无法获得满足投资者所需的资金。

这表明,过去两年创业融资的下降趋势还将进一步放缓。

但对科技创始人和他们的支持者来说,也有一线希望。

关税冲击可能会给长期以来难以关注金融基本面的金融生态系统带来健康的调整。

甚至在过去两年人工智能(AI)的炒作助长了科技公司估值泡沫之前,硅谷就存在僵尸独角兽问题:许多估值达到10亿美元或以上的初创公司前景黯淡,几乎没有希望证明自己的地位。

例如,根据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最近的一篇报道,2021年,超过354家初创公司达到了10亿美元的门槛,但此后只有6家进行了ipo。

其他几家公司以不到10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而那些成功筹集到风险投资资金的公司是在较低的估值下获得的,即所谓的“下行融资”。

结果是,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截至2025年2月,有创纪录的1200家风投支持的独角兽公司尚未上市或被收购。

这是一种假设的结果,即它们可以在估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继续融资,而不管业绩如何。

但这并没有发生。

从2021年开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独角兽公司在过去三年中成功筹集了更多资金。

但这里有一个新颖的想法:也许没有持续的资本注入就无法生存的公司不值得继续努力。

也许创业生态系统沉迷于增长和推迟公开市场清算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也许那些现在表达“新冠肺炎级别恐惧”的风险投资公司应该欢迎特朗普的经济破坏可能带来的潜在清洁效应,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有可能创造更多泡沫的情况下。

例如,二级市场更有可能给估值过高的初创公司适当的折扣。

想想OpenAI的一位联合创始人去年为一家没有销售产品或服务计划的初创公司筹集了10亿美元。

至关重要的是,今年成立的下一代初创企业(由于更多地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它们已经更精简,筹集的资金也更少)将建立在更健全的原则和更严格的资本支出之上。

去年,我主张放弃“独角兽”(unicorn)这个已有十年历史的术语,代之以“纯种”(thoroughbreds),这是伦敦风险投资家索尔•克莱因(Saul Klein)创造的一个绰号,用来形容年营收至少1亿美元的科技初创企业。

如果经济的不确定性持续下去,它可能最终迫使快速增长的初创公司要么建立真正的业务,要么在尝试中死去。

如果说过去两年的经济放缓是繁荣的暂停,那么最近的经济混乱可能会导致商业模式的具体变化,并重新关注基本面——而不仅仅是希望和承诺。

有一种风险是,随着ipo的放缓,我们会看到更少的收购,这是创业公司退出的一种不那么吸引人但常见的方式。

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战略与创业学教授加里•杜什尼茨基(Gary Dushnitsky)表示:“如果这两种主要的流动性途径继续停滞,我们将面临更大范围紧缩的风险。”

“未来几个月将是决定这个生态系统是变得更精简、更强大,还是进入长期低迷的关键时刻。”

欧洲是制定标准的好地方。

虽然该地区的科技初创公司难以获得扩大规模所需的后期资金,但风险投资公司对反映可持续商业模式的硬数据更感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欧洲公司必须遵守的更严格的财务披露规定。

对硅谷来说,特朗普的关税冲击传达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自由货币时代一段时间内不会回来。

对初创企业和风险资本家来说,向更健康的科技生态系统过渡将是痛苦的,但这也意味着更可持续、更创新的企业。

幸存下来的独角兽将是真正的东西,而不是僵尸。- - - - - -布隆伯格

帕米·奥尔森是彭博社观点专栏的科技专栏作家。这里表达的观点是作者自己的。

时光网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