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编码日——2025年7月1日

2025-05-14 07:00来源:本站编辑

每年的7月1日是邮政编码日。邮政部门在20世纪60年代末公布了邮政编码。他们发起了一场以Zip先生为主角的宣传活动,鼓励人们使用新代码。该活动的另一项内容包括邮寄7200多万张明信片,让人们知道他们的新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日的历史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阶段,邮政编码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曾经有一段时间它不存在。英国的伦敦和利物浦是最早被划分为指定邮政编码区域的城市。然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种制度开始在世界各地推广。不过,在不同的国家,它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比如邮政编码或pin码。然而,有些国家根本不使用邮政编码,例如巴哈马、博茨瓦纳、多米尼加、斐济、加纳、毛里求斯、也门等。

邮政编码或区域改善计划系统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在美国。引入它的想法是为了帮助快速邮件传输。据观察,当最终地址加上邮政编码时,邮件的移动效率更高。邮政编码的使用现在已经超出了其最初的目的,包括收集地理统计数据、信用卡授权、internet路由、立法区标识、保险相关工作等等。“邮政编码”一词最早是由美国邮政局注册的。自1967年以来,邮局强制规定双层邮件必须使用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甚至在流行文化中也很流行。最著名的邮政编码是比佛利山庄的90210,因为90年代的同名电视节目。

邮政编码日时间表

1943年邮编 新经济学院

美国邮政部门(USPOD)在几个大城市实行邮政区。

1944年邮编提案

罗伯特·穆恩,一位邮政检查员,提交了他关于邮政编码系统的提案。

1963年邮政编码成为国家 部分

邮政编码的5位序列在美国是全国性的。

1983 Zip+4面世

介绍了Zip+4,即邮政编码的5个数字后面跟着一个连字符和指定更具体位置的4个数字。

邮政编码日常见问题年代

邮编系统是谁发明的?

邮政编码系统是由罗伯特·a·穆恩发明的。他是一名职业邮政员工,为实现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邮政编码,他工作了20年。

为什么我们要使用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有助于指示目的地邮局或投递地区,信件将被送到那里进行最后的分类。它还决定了美国邮政总局的邮递员将采取的递送路线。

ZIP和邮政编码有区别吗?

不,邮政编码和邮政编码本质上是一样的。然而,“ZIP code”一词在美国使用,而“postal code”一词在其他国家使用。

如何庆祝邮政编码日

  1. 用你的邮政编码制作一个蛋糕

    你可以烤一个蛋糕,在上面写上你的邮政编码,甚至多个编码。与你的朋友和家人分享这个蛋糕,以独特的方式庆祝这个非官方的节日。

  2. 创建一个社区活动

    你可以与当地政府联系,并为你的邮政编码专门设计一个社区活动。这个活动可以提供许多娱乐活动,如游行、烘焙比赛、研讨会等。

  3. 仔细阅读关于邮政编码之父

    罗伯特·穆恩(Robert Moon)是一名邮政服务员工,他为引入邮政编码系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果你对他一无所知,邮政编码日是改变这一切的日子。了解一下这个制度的发明者,这个制度现在对整个国家都有益。

5个有趣的事实关于邮政编码

  1. 成千上万的邮政编码

    在美国,大约有42000个邮政编码。

  2. 邮政编码变更

    每年,邮政编码都会发生大约5000次变化,其中包括取消旧编码和创建新编码。

  3. 不同的分类

    邮政编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唯一编码、邮政信箱、军事编码和标准编码。

  4. 白宫有两个邮政编码

    白宫有两个邮政编码;一个是给总统的,另一个是给他们的家人接收私人邮件的。

  5. 最富有的邮政编码

    美国最富有的邮政编码是07620(新泽西州的Alpine)和33109(佛罗里达州的Fisher岛)。

为什么邮政编码日是我创造

  1. 快捷高效的邮件投递

    邮政编码对美国邮政总局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确保所有邮件的快速有效投递。邮政编码有助于识别和绘制路线,并相应地对邮件进行分类。

  2. 邮政编码不仅仅用于邮件传递

    虽然邮政编码对邮件传递来说确实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其他原因,它们也同样重要。它们可以用来获得工作机会、医疗服务、商店等等。

  3. 邮政编码很有用

    邮政编码可以帮助你确定你想要参观或搬迁的地方。邮政编码映射甚至可以帮助列出新业务或扩展业务的候选地点。他们甚至帮助银行和贷方发放信用卡授权和分配保险评级。

邮编日期

一年 日期 一天
2025 7月1日 周二
2026 7月1日 周三
2027 7月1日 周四
2028 7月1日 周六
2029 7月1日 周日

邮政编码日相关节假日

星期二 7月1特色

全国邮政职工日

FriApr 25了

全国电话日

星期五 5月30日特色

Loomis天

查看更多

时光网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